WFU

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

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 7步驟濕敷療法緩不適


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、復發性、具有高度搔癢感的皮膚發炎性疾病,在台灣相當常見,盛行率約占8~10%,且有逐年增加趨勢。最常發生於嬰兒及幼童身上,約60%在1歲初次發作,85%在5歲前發作。大部分會慢慢好起來,但有少數症狀會持續到成年。長期下來會干擾病人的睡眠,情緒,課業和工作,對於病童及其家長的生活品質有非常大的影響。


異位性皮膚炎確切的原因目前不明。但醫界認為跟遺傳與環境刺激有關,研究顯示,異位性皮膚炎角質層的保濕因子如神經醯胺(ceramides)分泌不足,保水功能異常,使得表皮的障壁功能變差,造成環境中的過敏原,病原體與刺激物容易穿透肌膚,造成過敏與發炎反應。

剛發病時患部可能只有臉部頭皮及四肢,後來可能漫延至頸部,胸口,腹部,四肢,全身都是。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時候,常常傷口反覆流湯流水,患部奇癢無比想抓,而搔抓或摩擦又會產生新傷口使搔癢感加劇,掉入愈抓愈癢的惡性循環,長期下來慢性發炎皮膚也會粗糙增厚。

異位性皮膚炎治療,最重要的就是每天固定使用適當的保濕劑(moisturizer),冬季寒冷乾燥,可擦凡士林或較油的乳霜(cream),夏季炎熱潮濕,就改塗抹較清爽的乳液(lotion)。

一旦皮膚搔癢、紅疹的情況惡化時,應盡早尋求醫師的協助,通常以局部塗抹的類固醇藥膏配合抗組織胺或抗生素治療。非常嚴重個案可採用濕敷療法(wet-wrap therapy),即以敏感肌膚專用的保濕劑與低效的類固醇包覆受損肌膚,濕敷療法可以防止搔抓和促進保濕劑及藥物吸收,每次大約四小時,一個療程約三到五天,通常一到二周就能改善病況,並減少皮膚的受損。

簡單介紹步驟如下:
1. 準備紗布捲數條或燙傷紗布數塊,將它泡於溫水當中。
2. 準備類固醇藥膏,一般將類固醇藥膏分成三種,藥效較弱的用於頭頸部,較強的用於軀幹四肢,有加抗生素的則用於有細菌感染處。
3. 請病人先洗澡,用溫水盆浴或是淋浴大約10-20分鐘,洗完後用毛巾輕拍全身,不要完全擦乾。可以另外用乾淨的手帕挖洞做成面膜敷臉。
4. 將類固醇藥膏擦在皮膚炎處;其他地方還是擦保濕乳液。
5. 第一層用剛剛浸濕的紗布,擰至不滴水後包紮,軀幹部位可用大面積燙傷紗布覆蓋。
6. 第二層再用乾的彈繃包紮或是衣服固定。
7. 每次大約包四小時再解開,可以早晚各一次,一個療程約三到五天。

相信只要密切與醫師治療配合,平時做好保養工作,肌膚保濕,保持心情愉快,及正確的使用藥物,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也都能抗「異」成功唷。

本文同步發表於華人健康網
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25/379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