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認識細懸浮微粒PM2.5



PM (particulate matter) 2.5,又稱為細懸浮微粒,指的是顆粒小於或等於 2.5 微米(2.5μm),懸浮於空氣中的顆粒,這是一種極小的顆粒,其直徑大約只有人體頭髮的 1/28,幾乎已經細到肉眼很難看到的大小了。是相當危險的空氣污染來源之一,因為會在空氣中停留很常一段時間,長達數天到數星期,並且可能隨呼吸進入人體,影響身體健康。


黃昱霖醫師提供



PM2.5 的來源很多,自然界也會自己產生,例如物理破碎、火山爆發、岩石損耗、地表揚塵、沙塵暴、火災、海鹽飛沫 ... 等,都會在自然而然的情況下產生細懸浮微粒 ,而非自然的產生方式通常是人為的,例如石化燃料的提煉或使用、燒稻草、燃燒垃圾、未經處理的柴油車排放廢氣、家禽家畜的排泄物、燃煤、生活污水、肥料、工業廢氣、燒烤或烤肉、吸菸... ... 等,也都會產生細懸浮微粒。

微粒的大小決定了它們在呼吸到最終的位置,不過肺部的肺泡有辦法阻擋 PM10 進入血管,然而比 PM10 更細小的 PM2.5 細懸浮微粒就容易被人吸入體內,而且由於 PM2.5 細懸浮微粒的顆粒太小,小到足以穿透肺部的氣泡而進入血管中,只要 PM2.5 一旦進入血管中,就會跟著血液循環全身。

細懸浮微粒 PM2.5 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短期及長期的影響,根據一項始於1982年的世衛組織的研究報告,當空氣中PM2.5的濃度長期高於10 μg/m3,就會帶來死亡風險的上升。濃度每增加10 μg/m3,總的死亡風險會上升4%,心肺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6%,肺癌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8%。另外也有研究顯示細懸浮微粒濃度上升會造成過敏、氣喘、蕁麻疹等敏感族群使用急診或住院的比例增加。

行政院環保署目前每天都有在監測細懸浮微粒(http://taqm.epa.gov.tw/taqm/tw/),當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,身體狀況不佳者或過敏族群建議最好少到室外,以避免暴露在高濃度的細懸浮微利環境之中,若是不得已要暴露在高空氣汙染環境之中,建議戴口罩,若是在室內環境,則可以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過濾空氣中的懸浮微粒。

希望藉由簡單介紹PM2.5細懸浮微粒,大家可以稍微了解這個看不到的空氣汙染物,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,也可以用正確的的方式保護自己。